Plurk
- Apr 29 Tue 2008 03:56
李吉祥作品評論---雙面鏡內的怪物
- Apr 27 Sun 2008 03:45
【摘要】閱讀〈The Precession of Simulacra〉
- Apr 20 Sun 2008 18:36
嗨~
我睡的不太好,這是因為我在凌晨2點的時候開始有些亢奮,而那是我要消除的。所以從接近中午的11點半開始,我花了一些時間在整理昨晚抓下來的歌曲,而部分時間則想著前些日子沒有寫完的關於「什麼是設計?」的想法。星期五的日子我以為你都記得我在系上工作,在接到你的電話時,有點氣憤地想要用一些過往歷史來指責。結束了換裝鑄造教室將近20支燈管的工作,我和一起工作的同學培養了一些默契,你以為我們都透過言語交談?如果能夠在燈炮與樓梯搖搖欲塌的狀況下,彼此用站在鋁梯上的風險來交換即將熟悉的勞力酸疲,那你認為我跟你之間有默契嗎?乘在摩拖車的前座與後座、看電影買爆米花和停車的先後,即使我看見一些男女聊的開懷在種種場合,我都認為是好的,就像玉米持續的爆在霜糖間的棉花樣,是最美的。
- Apr 12 Sat 2008 03:21
從雨到設計:爽系統之瞬間
大半夜的,我從床鋪發車準備前往不知名的夢境
事實是,我一點勁也沒有,不願想藝術,也不再思考怎麼看待溪州的拆遷
只是突然覺得下雨天呈現了強烈而完滿的設計感,因此我開始想設計
- Apr 11 Fri 2008 03:31
一檔展覽的環評:當代原住民藝術的政治之味
高美館《穿越時光‧跨越大洋─南島當代藝術展》展覽評論
如果再一次去到高雄市立美術館,我應會認真的在美術館建築之外圍繞一番,但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美術館場域還有何特別之處?這讓我想起了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創館歷史,一個文化建設介入都市環境政權的例子(台北市立美術館的位址,正坐落在台北市第二號公園預訂地之中),像台北市這種大都會,公園帶給城市的意義在於綠色生態帶給一座都市環境品質的效用以及生態多樣性的維持,這應遠遠大於遊憩、交誼、健身、教育等價值,假若台北市沒有任何一座公園那將會是什麼面貌?美術館文化機構的腳色去維護生態的力量是很淺薄地。相同地,南島當代藝術展覽囊括了太平洋島嶼中各族群的藝術,我們該如何去想像這些藝術品、藝術家,在選定的公園或者美術館展出的同時能帶給藝術環境更多氧氣(有多大程度的影響力呢?),建設美術館也許抵擋了其他建築計畫壓縮生態空間的可能性,但相反地,對原住民藝術來說,美術館之外的綠地或許才是原住民藝術接收/反應刺激之地,高美館興辦的南島區域藝術家交換駐村計畫當然意識到這點,因為藝術家們被安排在美術館週遭的綠地、樹林之間展開創作,然而這並沒有什麼意外,原住民總與自然、大地聯想在一起,如果這不是藝術家自己選擇的,那麼能夠對抗著南島當代藝術浮泛想像的,就不會僅存於圍繞在美術館周圍的草地上,而是擴張在原住民身體能夠言說的現實場域,以及美術館之外無限大的綠地。
- Apr 09 Wed 2008 05:48
短篇:詩凱革革的作品評介
黃詩凱的作品在水墨媒材下包裝成為科技感懷抱的形式,螢幕上方存的線條、色澤,離析掉可觸可感的人性臉孔,換張光鮮/光纖的外皮,向著冷漠的現實作虛假的熱切回應,因為這種臉孔只有在當面臨現實時才隨即裝上─《或哭或笑都由我決定》。
- Apr 09 Wed 2008 05:46
對現實的指證:憂鬱文件

在電影《光之夢(The Quince Tree of the Sun)》裡頭,一種近乎平凡的記錄式影像,捕捉了西班牙寫實畫家Antonio López García與一棵樹、一張圖之間的關係,簡樸地入了生活細微之處,更精確地說,導演手上的鏡頭圍著畫家周圍事物的節奏進行著,García則透過瑣碎而緩慢的佈局;佈蓋在畫筆與顏料之前、美學對象生產顯著化之前,感知力與日常生活正如同陽光一般,每分每秒都在共同創造一張圖像(picture),也正因為導演拍出了極為乏味的生活片段,脫逃了大詮釋的時代救贖,我才得以發現一位寫實畫家的心智過程如何穩健的進行著,因為這些生活片段實際上,是畫家訓練有素地視生活的細微末節為繪畫結構的要素(element),同時生活根本上不是乏味而是美學挖掘的異地。
- Apr 05 Sat 2008 22:23
黃雅惠作品評介
- Mar 18 Tue 2008 12:34
杰倫 (End of the Jay)
前一陣子,我在看了杰倫執導的《不能說的秘密》時,腦子裡浮現出一些問題,這個問題前後都圍繞在周杰倫這號人物上。知道杰倫的時候,是我與來往六年的女友第一個交往年頭,我們在泡沫紅茶店見面,交換了彼此的電話,在準備喝完剩下3分之1杯的珍奶,完滿結束這個開始時,杰倫首張專輯中的〈可愛女人〉播放了,我跟她說:「我很喜歡這首歌。」;六年過後,杰倫出過了不少張專輯,填了無數感人情歌,拍成了數十支廣告,甚至在今天,杰倫成為了電影工作者,可以說,杰倫伴隨著我長大的,只是他是顯性,我是隱性,而我們是平行的。那長大的意義就在於,我好像有意無意間都在透過杰倫的頂項來問自己:「杰倫這個年紀的時候,你正在做些什麼?」。
這個問題背後所隱含的邏輯,在看完杰倫在《功夫灌籃》後,終於超渡了我的浪漫。因此,杰倫頂上的問句改變了:「杰倫的十項全能,用什麼東西滲透的?」
- Dec 12 Wed 2007 10:38
The Symbolic of Market that Young Artist Have Called
ㄧ、
十年前台灣藝術市場的絡繹不絕我們是依稀記得的,尤其是那股熱烈感,然而2007年現下的藝術市場熱並非十年前的榮景輪迴所生,而是由著彼岸的新興藝術商機拉抬而起,並且這樣藝術市場的實力,我們亦對其中虛胖體質心知肚明,而這和十年前榮景的差異處在於這股幸福感背後所支撐的背景實力與經濟形式是根本不同的,同時這股運勢來的生猛而迅速,它為台灣藝術市場帶來了簽約熱潮,更為特別的現象是,這股簽約風席捲的是台灣當代的年輕藝術家,這是極為令人振奮的,因為我們永遠都無法想像,年輕的藝術家、當代性的藝術作品會如此受到畫廊的青睞,而它確實是發生了。
- Nov 21 Wed 2007 03:18
關於甜筒
緩緩的滑動著,滑入一片香草葉片離析出的味道標本,對噴濺於鐵盆大口中牛乳的光滑細緻表示喜悅,在蛋白與不知名地粉末中達成你濃我濃噁膩感,為此拉炮慶賀一番,而永遠的雞蛋先生與暖暖的麵粉旋入炙熱的方格中,最後靈魂升天於嘴角的煙霧,無盡的胚胎狀一同進入了寒冷中僅剩回音的呼喊。在這個焦慮終於吐盡陽氣後,一隻被金屬氣質包覆的手掌握住他們,灑上濃縮的果實滋味,交付在手指間的溫暖包覆,然後透過堅脆的餅皮傳達到圓錐狀僅一次呼吸的機會,不過這也夠了,並且合適的與他們的溫度達成共識,在舌尖划過的同時連同手掌的暖烘一起達陣,緩緩的滑動著,香草、乳香以及蛋白、糖粉順勢進入了唾腺鋪陳的大道,然而這實際只有片刻的時間,因為不知不覺中空氣的不安差距感將他們拉扯進最後的合諧深淵,孩童們怎們也呼喊不回你的嬌嫩玉滴,驚嚇之虞,多雙直射的雙眼火紅的看著他們,緊接著,死亡的顫抖連同屬不清的指縫被飛撞到地面,孩童們都哭了。